執行 「一日丟一物」90天:你與物品的關係還好嗎?
今年初開始的 「一日丟一物」 挑戰,在執行90天後圓滿結束了。其實,一天只捨棄一件物品,對於家中物品的總數量和環境並沒有什麽改變。然而,這個挑戰帶給我內心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它讓我隨時檢視家中物品的狀況,購物之前也會三思而後行。最重要的是,在這90天的過程中,我逐漸瞭解了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發現了不足之處,並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如何呢?你是怎麽看待擁有的物品?對於物品的 「進」 和 「出」,你抱持什麽樣的想法呢? 這篇文章讓我和你分享我從 「一日丟一物」 的90天中所獲得的領悟,一同探討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吧!
物品對你的意義是什麽?
你對物品的態度是什麽?物品對你來説有什麽意義?
有人把物品和 「幸福感」 劃上等號,認為擁有了某樣物品就能變得快樂。有人認為物品象徵自己的地位,會為了追求某種形象而去購買某些品牌或風格的物品。有人則認為既然物品是金錢換來的,丟棄物品就等於是把錢給丟了,所以不能浪費。
前些日子我讀了這本關於整理和心靈成長的書 《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對作者廖文君女士的 「物品的功能是無條件支持人類」 這段話特別有共鳴。沒錯!東西本來就是拿來使用的,若是因捨不得用而擱著,不讓它發揮價值,那實在是太對不起它了。
我對物品的觀念是,物品是來解決生活上的疑難雜症,給我們帶來便利。我不瘋狂追求名牌,但認爲在能力範圍内擁有負擔得起的物品,讓自己用得舒服又開心,確實能帶來滿足。
然而我也察覺了自己的一個缺點,那就是我習慣性地把物品當成解決問題的 「唯一辦法」。我曾準備了許多運動服裝和健身器材,但健身卻沒有持之以恆;買了許多打掃和清潔用品,但家中並沒有一塵不染。那是因爲我以為只要買了裝備和用品,就能變成身材苗條的家事女王,卻沒有想到其實 「物品」 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才是。
有了這個領悟,從此之後我不再輕易把 「購物」 當作解決問題的首選,而是會先動動腦筋,分析根本原因,再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獲取物品的方式和態度
你很容易受到影響和誘惑而衝動購物嗎?或者你在買任何東西之前都要仔細研究,搜集資料,貨比三家後才下手?
我就是屬於容易衝動購物的人,很幸運地,我嫁給了一個物欲不高並理性購物的先生。從前我總會在心裏嘲笑他買東西時的深思熟慮:人生苦短,花那麽多時間和精力研究商品,值得嗎?
一年前接觸極簡生活,我開始認真檢討自己買東西時的態度。發現到,因爲容易受到 「打折」,「促銷」 的誘惑,讓我覺得隨便買也是撿便宜,不仔細去思考是否對此衣服/物品真的有需求,因而時常買了一堆沒有用的 「廢物」 回家。不但浪費錢,看著它們被堆在家裏,心裏也不舒服。
現在我很努力向我先生看齊,除了想辦法避免有衝動購物的機會(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搞得很忙,沒有時間滑手機,更別説出門逛街了),我也規定自己不能 「馬上行動」,必須冷靜幾天之後再說。
前陣子我無意間看到一個底妝噴槍的廣告,那個產品看起來真的很棒,上妝效果真完美。要是從前的我,絕對是毫不猶豫把信用卡刷下去。但我在冷靜了幾天之後(而且因爲演算法,這幾天每當我一打開網路,都會看到它的廣告),查找相關資料和評論,發現它的評價極低,大部分都是嫌它貴又品質差。看到這些負面評價,我露出了僥倖的微笑:還好沒有衝動行事,否則失敗購物的例子又要再添一樁了!
對待擁有物品的方式
你是如何對待擁有的物品?是粗心大意,還是小心呵護呢?
從一日丟一物的整理過程中,由於時常要尋找可捨棄的物品,我養成了隨時關注身邊物品狀況的習慣。發現我非常容易對沒有歸位的物品 「視而不見」。我知道它們應該被收在哪裏,雖只是舉手之勞,但卻遲遲不行動,仿佛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去做似的。
前陣子跟鄰居聊到相關話題,她説她就是對「亂」 的容忍度非常低,因此總是跟在家人後面收拾、嘮叨,把自己搞得很累。我聼了之後恍然大悟,原來我對 「亂」 的容忍度比較高,才會有一定程度的 「視而不見」。
換個角度來想,極簡生活應該是最適合我的解決方法。把物品數量降低,讓收拾的任務變得更簡單!
如何處理不要的物品
在 「一日丟一物」 的過程中,我接觸了一些關於 「零廢棄」 的資訊,並對環保議題產生興趣。從前整理時,我只顧著趕緊讓這些不再被需要的物品離開我家,並不在乎它們的最終去向,是垃圾場、慈善機構、或是二手商店。
最近我看到一段影片,關於爲何我們應該要用二手拍賣的方式處理物品(我將影片貼在文章最下方),是一位來自美國的極簡主義者Anthony Ongaro 發表的。Anthony 主要的觀點是,因爲捐贈很容易,我們打著 「慈善」 的名號讓 「亂買」 和 「不惜物」 變得名正言順。
他呼籲我們應該要試試看用二手拍賣的方式來處理物品,除了能小小彌補自己的荷包,更重要的是去體驗 「處理物品」 的困難和麻煩,這樣未來在購買前才會三思而後行。
怕麻煩的我,雖然從沒想過二手拍賣,卻很同意Anthony的見解。賣家既然願意花錢購買,代表他們是真的有需要。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交給愛惜它的下一個主人,心中一定很欣慰。
最近我終於找到了一個非常喜歡的慈善機構,他們專門幫助無家可歸的學齡兒童,接收到的捐贈衣物會由社工直接轉交給需要的孩子。知道我捐贈的衣服會被需要的人用上,我覺得開心多了!
總結
以上是我經過了90天的「一日丟一物」 所得到對物品的體悟,希望也能給到你一些啓發。當初選擇用這個方式來整理,只是單純地想養成好習慣,卻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一日丟一物給我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心理層面的,它讓我從與物品之間的關係中更瞭解自己,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讓我有動力變得更好。
最後貼上Anthony Ongaro的影片,裏面解釋了他對捐贈物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