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路上的斷捨離:媽媽妳為何「丟不了」?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的孩子。

再看看孩子小時候的塗鴉和美術勞作,腦海中又浮現孩子歪斜著小腦袋,專注畫圖寫字的可愛模樣。這麼美好的成長紀錄,讓人怎麼忍心將它們遺棄?

然而,孩子的衣服玩具用品繼續買,舊物品卻堆著不處理,家中的環境一定會受到影響。即使有再多的儲物空間,但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面對現實,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你為什麼無法捨棄?

上述的狀況,我都曾親身體會過。前幾年為了準備搬家,取捨物品的過程更是煎熬(不過最終還是「粗暴斷捨離」了)。直到近兩年,學習了極簡,我才懂得用比較理性的態度去處理孩子的舊物品,並悟出方法來對應自己「捨不得」、「扔不了」的問題。

暢銷書作家山下英子在《斷捨離》中提到,無法捨去的人通常有三種特性:逃避現實、執著過往、以及憂慮未來。接下來,讓我套用從《斷捨離》書中學習到的思考模式,並融入極簡至今的體悟,與你分享我在育兒路上的實作方法。

無法捨去的原因(一):或許將來還會用上

由於覺得物品的狀況良好,所以捨不得說再見。雖然自己的孩子已不能用了,但仍期待未來會有「有緣人」(即使不是自己的二寶、三寶,也希望是親朋好友的孩子)來接收。

如果是因為「已花了錢」而捨不得,你可以用「沉沒成本」的概念來思考:你的錢早已在當初購買時,結帳的那一瞬間就跟你說bye bye,不可能再回來了。捨棄舊物,並不會使銀行裡的餘額再度改變(除非二手拍賣,稍微彌補成本)。所以,請別為無法改變的事實感到心疼。

你一定也明白,物品如果很少被使用,反而容易因存放的環境不佳而發霉、損壞。如果你是以「愛物惜物」為出發點,真心希望讓孩子的舊物品能繼續發揮價值,那就應該儘快處理,才能讓有需要的人接著使用。

以下是我整理出的幾個方法,供你參考:

1)事先尋找合適的捐贈機構和對象

回想自己處理兒子舊衣服的方式,我發現,如果有明確的接收對象,確實會提升「及時整理」的動力

兒子4歲以前,每到換季,我就立刻整理出他已穿不下的衣服,交給我的好朋友。因為朋友的兒子比我兒子小一歲,身材小一號,所以我得趕緊把兒子剛穿小的衣服pass給她的兒子,才能「無縫接軌」繼續穿。

搬家到美國後,我花了一番功夫尋找適合的慈善機構。我希望捐出去的衣服能確實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落入二手商店裡賣不出去,最終成為填海垃圾。後來我找到本地一家專門幫助無家可歸的學齡兒童的機構,從此每當衣物換季時,因為心裡掛念著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我在整理時就特別積極有效率。

我還聽過,幾個在差不多時間結婚生子的朋友組成的「孩子舊衣俱樂部」。這樣一來,舊衣服能讓有需要的小朋友先使用。未來如果還要生二寶(三寶…),這些衣服還是會回到你的手中。這個方式既環保又省錢,真的很不錯。

2)整理過後再儲存,但不要忘記隨時查看

若是計畫留給未來的弟弟妹妹,我認為只要事先整理過一遍,去蕪存菁,並有系統地收納保存,是很ok的。重要的是你有掌握收納物品的內容,這樣將來有需要時就能精準找出,並且避免重複購買。

3)減少數量,讓物品在效期內發揮最大價值

若想減少將來處理舊物的煩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源頭把關,嚴格控制進到家門的物品,確保它們都是有必要的存在,而且能在孩子需要的期限內被頻繁使用。

避免將無用的「雜物」買回家,這樣就能大幅降低未來要處理舊物的時間和精力了。

無法捨去的原因(二)想留住回憶

另一個無法捨棄孩子舊物的原因是「念舊」。

不知你是否也和過去的我一樣,因為自認記性差,所以總想保留任何能讓自己「睹物思人」的物品。深怕如果把值得紀念的物品(例如勞作、獎狀)給扔掉,腦海中珍貴的回憶也會之而去。

不過,兩年前的「粗暴斷捨離」給了我很深的體悟。 Covid疫情打亂了搬家計畫,我們被迫匆匆捨棄家中95%以上的物品,只帶著簡單的行囊就飛到美國開始新生活。雖然在當下很痛苦,事後卻感到無比暢快,彷彿重生。這段經歷讓我領悟到了「珍惜當下,緣盡放手」。

以下與你分享幾個幫助自己「轉念」的方法:

1)回憶在心中,不在物品中

經歷了那段搬家斷捨離,我發現,曾經害怕的「丟棄物品 = 丟掉回憶」並沒有發生。我腦海中仍有許多兒子成長時期的珍貴回憶:哄睡餵奶、親子共讀、牙牙學語等,都深深刻印在心中。

我同時也發現,其實相片和影片才是最能幫助勾起回憶(而不是冷冰冰的物品)。如果你想確保重要的回憶不被淡忘,與其保留一件孩子小時候的玩具,倒不如保留一張(或多張)他開心玩玩具的相片。你可以這麼想:將物品從「3D變成2D」的形式來保存,不但省了空間,還能更完整地幫助還原回憶。

除了保存,當然還可以「展示」。這是我用的電子相框,可以連App,使用超方便。

2)享受過程

這是我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一位極簡媽媽分享的心得。她說,我們應該將「美勞」當成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來對待。也就是說,孩子如果已經在創造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滿足,作品的保留與否,也就不再重要。

從前的我總將兒子的每一件創作視為珍寶,恨不得全部都收藏起來。自從領悟了「美勞是動詞」這個觀念後,我學會了理性處理孩子的美勞作品。我會在兒子剛完成作品,正對自己的創作感到很得意時,就讓他拿著作品拍照。用相片取代實體收納空間,同時把孩子喜悅的瞬間拍下成永恆,兩全其美。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解釋了我處理孩子美勞作品的方法,可以點擊此連結閱讀。

3)順其自然

如果實在是對某類型的物品沒辦法說再見,那就先留著吧!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因此而沮喪。

我們可先從「相對容易」的物品類型來整理,並且相信自己,經過反覆練習,斷捨離的功力一定會越來越深厚。總有一天,你會很自然地對曾捨不得的物品說再見。

總結

以上是根據我自身的體悟,與你分享在育兒路上可能會遇到「捨棄不了」的狀況,以及相對應的態度和方法。

如果是因為「花了錢」而覺得捨不得,可以用「沉沒成本」的思考模式幫助自己轉念。提升物品的使用率,才能讓其價值最大化。若想從源頭解決將來捨棄物品帶來的煩惱,就得嚴格把關,只讓有必要的物品進家門。

若是為了「睹物思人」而想保留物品,我建議你善用現代科技,將3D的物品轉換為2D的相片/影片。但最好的方法仍是用心享受當下的過程,讓美好的回憶深深刻印在心中。

如果你也是一位嚮往極簡生活的媽媽,請別讓它止於「嚮往」,鼓勵你勇敢踏出第一步,開始行動。歡迎關注我的Instagram 帳號 @grace.simplelife,和訂閱屬於極簡媽咪的電子報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