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海為家!那些在「遊牧家庭」中成長的孩子
幾年前,我還在蘇州經營寵物旅館時,接觸到的客戶大部分是居住於中國的外籍人士(主要來自於歐美國家)。與他們熟悉之後,知道這些外籍人士有些是被任職的公司外派到中國的分公司工作,也有不少是因為熱愛體驗異國文化而「主動」尋找位於世界各國的工作機會。
你或許會認為這些為了體驗中國文化,旅居中國的外籍人士是因為單身,沒有家庭,才能無憂無慮闖天下。錯了!他們之中有不少是攜家帶眷,且居住了一陣子之後(幾個月或是幾年)就會離開,前往下一個旅居的國家,目的就是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文化。
對於那些「攜家帶眷的世界遊牧者」,我剛開始非常沒法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冒險欲望,拖著年幼的孩子同行,卻不在乎給與他們穩定的成長環境,是不是很自私又不負責任?
會有這樣的成見,當然是因為我們華人文化的家庭觀念,總希望孩子有安穩的成長/教育環境。尤其我也認識不少獨自離鄉背井,到大陸打拼的朋友,他們犧牲天倫之樂把老婆孩子留在台灣,畢竟台灣是熟悉又穩定的家鄉。
然而,在更深入了解之後,發現這樣的「遊牧生活」對孩子來說並不只是有害無益,甚至還能為他們的成長經歷帶來許多益處。我重新思考自己固有的認知,「穩定的外在環境」真的是成長過程中必需的嗎?
向「遊牧家庭」學習?
和一般的出國旅遊不同,「世界遊牧者」會在一個新環境待上一陣子,他們樂意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並熱愛與居民交流。他們隨時計劃尋找下一個目的地,所謂「逐水草而居」,他們追逐的是那份對不同文化的體驗感受。
我相信,敢攜家帶眷以四海為家的人,若本身沒有一些經濟能力,為了不讓孩子們餐風露宿,至少也會事先確保出門在外的收入來源。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工作機會不再受限於地域,因此只要有網路和一台筆電就能隨處工作。加上自媒體的發達,有許多遊牧家庭以記錄生活,內容分享的方式來創造盈利模式。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好奇:帶著學齡階段的孩子闖天下,如何兼顧孩子的義務教育? 這樣的生活模式,會不會讓孩子覺得沒有歸屬感,不知「家園」為何物?總是漂流不定,如何維繫友誼?
這篇文章我想談談這些四海為家的家庭,以及遊牧生活模式對孩子的影響。我從網路上蒐集並研究了幾個家庭的部落格和影片,用來分析/支持我的觀點。
遊牧生活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 擁有開放的心態
看過一篇訪問一個來自香港遊牧家庭的報導:岑姓夫妻倆在2014年放棄了在香港高薪的工作,帶著兩個兒子開始過著旅居的生活,這些年已住過了泰國,成都和沖繩。岑爸爸接受訪問時談到,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其實適應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但最重要也最難的是放下心中既有的價值觀。
他舉例說到,去到泰國之前,曾聽朋友描述了一些對泰國的刻板印象,有了一些先入為主的成見。直到開始居住在泰國後,才明白要學會倒空自己,重新學習,才能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生活才會更有意義。
World Towning 是另一個帶著孩子旅居世界各地的家庭,從2014年至今已去過超過50個國家。當問到初衷,這對夫妻回答:為了帶孩子體驗生活,增廣見聞,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孩子來說,從小就有機會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與不同的人接觸,必定視野更寬廣。他們會更樂意接納新事物,明白「親身體驗」的重要性,不輕易受到他人固有成見的影響。
2. 超強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介紹來自美國的 The Bucket List Family。這對在年輕時就已財務自由的夫妻,在2015年決定把所有家產賣掉,帶著當時3歲和1歲的孩子開始環遊世界。他們之後又生了一個孩子,至今一家五口已經旅遊過85個國家。
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環遊世界,一般爸媽聯想到的應該就是旅途中的勞累和飛機上的哭鬧吧!因此我對這對夫妻的堅忍毅力和耐心感到高度佩服。
以孩子的角度來說,還不懂事時就要開始適應搭乘各種交通工具,體驗時差和不規律的睡眠時間,嘗試新的食物,甚至連生病了也沒法好好休息,要跟著全家人的旅遊計畫繼續上路,真的很辛苦。然而,從小就習慣了「不穩定」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一定超強,能夠安然接受突如其來的狀況並沉著應變。
The Bucket List Family的爸媽說,如果計劃在一個地方待上一陣子,就會安排讓孩子去當地的學校或是拜訪當地的育幼院,為的就是找機會接觸同年紀的小朋友。孩子們也很喜歡與同齡的孩子互動,即便是文化種族的差異,語言的隔閡,也很願意結交新朋友。
或許在旅遊時結交的朋友並不能長久,但孩子從小就親身體會到「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除了學會珍惜當下的美好,也對友誼抱著「隨緣」的態度,並不會因害怕離別而不願交新朋友。
環遊世界三年之後,他們終於決定在夏威夷定居,讓已到了義務教育年齡的孩子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也能發展穩定的友誼。不過一有機會他們仍會到處旅遊,並使用社群媒體記錄旅途中的點滴。
3. 有安全感的孩子,自信又獨立
在YouTube上能找到不少以房車RV為家,開著車四處旅遊的美國家庭。拜現代科技所賜,他們使用網路和電腦遠距離工作(或者乾脆用影片記錄生活,靠社群媒體發展盈利模式),並以「自學」(Homeschooling) 的方式讓孩子接受教育。
你能想像一家大小全部擠在一台房車上過生活的情況嗎?雖然房車也有不同豪華等級,但即使住在最大最舒服的房車裡,一天24小時與爸媽和兄弟姐妹過著「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日子,即便是吵架起爭執,也必須待在同一個空間裡,無法離開。
即使是最親密的家人,長時間的相處也難免會發生摩擦,孩子必須學習與家人和平共處的模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互相尊重,關係出了問題時不要逃避,而是要想辦法解決。
出門在外,即使外面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只要一家人緊靠在一起,團結一心,再大的困難也能一同度過,這種同甘苦,共患難的「革命情感」是其他人無法體會的。在關係親密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一定非常有安全感,長大以後一定是個獨立有自信,願意接受挑戰的人。
極簡主義者?
我曾在這篇 七種極簡主義者,你是哪一種 ? 文章中介紹了 「遊牧型」極簡主義者。他們追求的是旅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物質相對來說沒那麽重要。同時為了方便總是 「在路上」 的生活模式,他們將擁有的物品減到最低。
因此,雖然這些家庭並不特別強調「極簡」,但從他們注重生活體驗的理念,以四海為家的模式,我們能將他們歸類為極簡主義者。
總結
以上是我對於「遊牧家庭」的觀察,以及這些以四海為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正面影響。這些孩子擁有開放的心態,超強的適應力和應變力,從親密的家庭關係中獲得的安全感,讓他們自信又獨立。
看了這麼多案例,會不會也讓你和我一樣,對之前「不穩定的成長環境」的負面態度有所改觀呢?我現在相信,只要擁有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和照料,不論身在何方都能成長地很好。
或許你和我一樣,並不嚮往「遊牧生活」,或者雖嚮往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與遊牧生活截然不同,但我們或許能從遊牧者的態度和觀念中獲得一些啟發,並運用於自己現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