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帶給我的3大收穫
這是我的第50篇部落格文章。
自從去年12月開啓了寫作之路,不知不覺已邁入第六個月。從零開始學習架網站,充實相關知識,現在回想起來仍有滿滿的成就感。起初,對自己的文筆很沒有信心(因爲我國中畢業後就離開台灣了,中文程度不好),後來對自己打氣:文筆可以磨練,重要的是觀點和邏輯思維能得到共鳴。於是鼓起勇氣開始寫作。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極簡生活的理解越來越清晰,對部落格的經營也有了更明確的計劃和方向。未來我會繼續研究極簡育兒和極簡心靈這兩方面,並定期分享我的所學和體驗。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這一年來我因極簡生活而得到的收穫。
COVID疫情打亂了搬家計劃,讓我意外接觸到了極簡生活。在這之前,「極簡主義」,「極簡生活」 是我從來都沒想過的字眼。從前,我的價值觀一直是 「在能力範圍内消費,享受物品帶來的便利」,從沒考慮過低物欲生活的可能性。然而在空蕩蕩的新家 「被迫」 過上一段時間的少物生活之後,我居然開始享受它帶給我們一家人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和斷捨離。
收穫一:在疫情中保持平靜的心
那時我們一家在COVID-19嚴峻的疫情中,只帶著簡單的行囊便 跨國搬家到美國。爲了安全,待在空蕩蕩只有簡單家俱的新家(只有床墊和椅子,連沙發和電視都沒有),初期網購物流很亂,只慶幸有超市和賣場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出乎意料的,在那段日子裏,即使外頭滿城風雨,壞消息滿天飛,我的内心卻很平靜,沒有受到什麽波動。一家三口有許多時間相處、交流,陪兒子玩耍,也教他學習(那時他還未到義務教育的年紀,既然悶在家,正好趁機會學學中文、英文閲讀和數學)。
後來看到紐約時報一篇關於雜亂對於情緒健康影響 的報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爲生活很單純,加上從零開始的家中沒有雜物,讓我們的心情平靜不浮躁。我很感激簡單的物質生活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有機會在疫情中體驗極簡生活,算是COVID疫情pandemic 給我帶來最正面的意義 (Silver lining) 吧!
收穫二:專注在重要的事務上
少了物質的羈絆,我更有時間和精力專注於對自己重要的事務。我15歲就從台灣來美國求學、工作,而過去的十多年則因工作常駐中國大陸。再次回美定居,身份和心態都已有了很大的轉變。少年時期的我對學業和工作有著滿腔熱血,現在做爲一個母親和主婦再度回到美國,最盼望的是孩子有良好的成長和教育環境,同時也思考自己未來可能的事業規劃。簡單的物質生活讓我不花費什麼精力去 「管理」 物品,並將心思放在對我和家人更有意義的事務上。
仍記得在台灣讀國中時,有一次老師要全班同學輪流站起來說自己長大後的志願。當時有聯考壓力,除了考上好高中,對於未來根本是茫然。眼看快要輪到我了,原本腦袋一片空白,但不知是哪來的靈感,在輪到我的那個瞬間,居然説出了 「我要當作家」這句話。雖然之後沒有機會朝這方面發展,但多年來,那段場景總是在我的腦海深處,揮之不去。
極簡生活給了我重燃年少夢想的動力。網路的發達讓 「寫作」 這件事變得容易,不過除了寫作之外,還要從零開始學習架網站和做SEO,對我來説真是個大挑戰,更別提我居住在大陸的那些年對社群媒體的脫節,要從新摸索學習了。
感謝極簡生活讓我在簡單的物質生活中找到生活的重心和目標。接下來還需要繼續努力,除了文筆越來越進步,對生活的領悟也要更深入,才能更好地與你們分享體悟。
收穫三:思考與物品之間的關係
在2021年的元月一日,我開始了 「一日丟一物」 的挑戰,在90天之後圓滿結束。當我把這個計劃告訴左鄰右舍的媽媽時,她們都對我的計劃表示懷疑,因爲我們搬來新家還不久,怎麽會有可以丟的物品呢?
我的理由是,將書上學到的斷捨離重點實際執行起來,才能有體驗和啓發。而且就是因爲物品不多,一日丟一物這個細水長流的整理方式能讓我養成隨時關注身邊雜物的習慣。
這些年,經過幾次因搬家而不得不整理,都是「被動」的負面感覺。這一次,是我「主動」想體驗與物品的關係而自發性的整理,不但獲得了更多啓發,也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1)爲何要購買?
這是從前的我的寫照:每當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我很自然地就想要買個什麽東西,並把它當成解決的方法。舉例來説,從前我爲了營造一個乾净清爽的家,就買了許多清潔用具和洗潔精。但事實上,那些工具買回家並不會自己工作,而我也沒有養成隨時清掃的習慣,家中髒亂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現在我學會更深層去思考問題的根本原因之後再選擇解決的方案。我發現,許多時候,只要調整做事的方法,或者利用現有的物品,就能達到目標,不需要另外花錢去買一些 「未來的雜物」。
2)對待物品的方式
由 「一日丟一物」 去學習關注身邊的物品,我發覺到,自己真是一個不愛物歸原位的人。即使物品都有它們自己的 「家」,我還是沒有一個好習慣,導致東西到處亂放,時常要花時間尋找。
這真是我的大挑戰,尤其是還有個孩子在以我為榜樣,爲了不讓他步入我的後塵,我總是要求他自己收拾玩具。我檢討自己,如果自己都做不好,怎麽會有底氣要求孩子呢?因此我現在已經更注意要收拾自己的物品。
3)捨棄物品的方式
曾經看到許多關於斷捨離的群組的 before and after 相片,看到成員很自豪的曬出一袋又一袋要丟掉(捐贈)的雜物,剛開始我覺得很佩服,但後來我開始關注環保方面的議題之後,每當看到那些相片,心中只想到:希望你的 「垃圾」 能成爲別人的 「寶貝」。
不知道大部分的人面對要捨棄的物品是抱著什麽態度。是 「趕緊拿走,眼不見爲净,我就解脫了」;還是抱著感激的心態送它們去下一個旅程(不論是捐贈或者丟棄)。自從讀了廖文君的 《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之後,我開始理解她説的,處理物品的態度就是如何面對人生的態度。雖然我並不喜歡用 「擬人化」 的方式將物品想成有生命有感情,但我發現,抱著感恩的心處理已經用不上的雜物,其實就是對過去的自己表達肯定與感謝。
我們時常會在整理物品時,用負面的心態去面對那些要捨棄的物品:佔空間、破舊了、沒有用處了。若是件很難捨棄的物品,更會有複雜的情緒:捨不得、很浪費、有罪惡感。在執行一日丟一物時,我會幫每一件物品拍照,這樣的儀式感讓我有機會用正面的態度去看待它們,並從中學到讓自己更進步的方法。與其用負面的心態送這些物品離開,倒不如抱著感恩的心,想著它們帶來的回憶。
總結
以上是我在這一年的極簡生活中所得到的幾個最大的收穫,我發現它們都屬於精神層面的。
極簡生活雖然始於控制購買和整理雜物(也就是斷捨離中的 「切斷物欲」 和 「捨棄雜物」),但最終影響的是自己的心,與物質沒有什麽關係。它讓我有一顆平靜的心,讓我更瞭解自己,也給了我動力變得更好。
極簡生活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呢?